您的位置: 首页 >学科主页>历史>资料信息> 详细内容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二]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3-0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二]

 

                          中国古代史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1.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A

 

1.原始农业阶段:耕作形式:____________

 

                劳动工具:主要使用斧、木耒、骨等。

 

2春秋战国时期:劳动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使用;

 

                 生产模式:_____________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_

 

3.西汉:水利工程:漕渠、白渠。

 

4.曹魏时期:灌溉工具:_________

 

5唐代:生产工具:长江下游一带出现_________,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灌溉工具:创制_________

 

2.1.2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   A

 

1商周时期:出现___________,名义上为_____________,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2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使用,出现_______________

 

3战国时期:___________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

 

2.1.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B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以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为辅;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_______(北方)和__________(南方)的国家之一。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_____________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____________”式的_____________是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模式,始终在封建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2.1.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B

 

1.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生产部门及成就

 

1)金属冶炼业

 

①冶铜:_______时期青铜铸造技艺相当成熟,展示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②冶铁:A._______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B.南北朝时期:发明__________

 

2纺织业

 

①丝织业:A.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

 

B.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得“丝国”的称号。运输丝绸产品的商路被称为“____________”。

 

②棉纺织业:A.元代:__________革新棉纺织技术;

 

B.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3)制瓷业

 

①东汉晚期:烧出成熟的_________

 

②南北朝:烧制出_________,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③唐代:瓷器开始大量_______,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

 

④宋代:_________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⑤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五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2.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由政府直接经营,在集中的作坊里生产

主要生产武器和贵族消费的日用品

不入市场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经营

民间消费

投入市场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剩余产品投入市场

 

明代中叶后,_____________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其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孕育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劳动关系。

 

2.1.5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B

 

1.商业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1)商朝:职业商人产生;

 

2)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庶人冲破官府束缚,成为有强大实力的自由商人;

 

3)隋唐时期:政治上的_______________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

 

4)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

 

5)明清时期:新特点:①___________发展(以经济功能为主);

 

_______________进入_______

 

③广泛使用_________

 

④形成区域性的商人群体——______徽商晋商等)。

 

2.城市的繁荣

 

1)周秦——唐代的城市(长安)

 

①布局特点:______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_______隔开(市坊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②功能:主要是_______中心、军事重镇。

 

2)宋代的城市(东京)

 

①布局特点:打破___________,市分散在城中,___________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

 

②功能:_________功能大大加强。

 

3)贸易通道上的城市

 

①陆上丝绸之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经过之地兴起繁盛的城镇,如长安等;

 

②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如扬州广州、泉州等。

 

2.1.6“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C

 

1.重农抑商政策

 

(1)实行的时间:_________时期(商鞅变法)——________时期。

 

2)影响:①前期:对农业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②后期: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______________的成长,逐渐落后于世界____________的潮流。

 

2.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①封建经济的封闭性和封建统治者的自我满足、盲目排外;

 

②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2)影响:妨碍__________的开拓,阻碍____________的成长,中国落后于世界__________的潮流。

 

                          中国近代史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2.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B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_________开始解体(但仍居主导地位),客观上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2.2.2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和史实   B

 

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概况:①为“自强”创办________:曾国藩创办____________(第一家)

 

李鸿章创办____________(规模最大)

 

②为“求富”创办________:李鸿章创办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局: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4)影响: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客观上刺激了_________________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背景:____世纪___年代前后,_______企业和___________的刺激和影响下。(2)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2.3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B

 

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____________后,清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的限制;社会上兴起___________的热潮。

 

(2)代表:张謇南通开设大生纱厂发展很快。

 

2.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短暂春天):1912—1919年

 

1)原因

 

①外部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华经济侵略减少;

 

②政治环境:民国政府实行______________,激发民族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

 

③社会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推动。

 

2)表现:①_______业和_______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②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3.日渐萎缩的民族工业

 

1)抗战爆发前:中国已经形成以四大家族为首的_________,实行“经济统制”政策,排挤、打击民族工业,民族工商业损失巨大;

 

2)抗战爆发后:________对沦陷区工矿业采取“军事管理”等方式,民族工业遭受空前打击。

 

2.2.4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C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中国现代史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3.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和经验教训B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19491952年,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2)措施: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

 

①成果:建成长春一汽车制造厂、铁公司等重要项目;

 

②特点:优先发展________

 

③意义:_______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全面展开。

 

2_________________1953——1956年)

 

1)目的: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2)内容:①农业:广大农民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走合作化道路;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_______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_______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确立。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

 

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_______  北京

 

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主要内容

 

①主要矛盾: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________变为先进的________

 

2.探索中的失误:为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曲折:1959——1961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4.调整: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________、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5.“文革”十年: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建设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今)

 

2.3.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C

 

1.时间地点:_______年 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内容:确立__________、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方面来的方针;

 

3.历史意义:揭开了___________的序幕。

 

2.3.3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B

 

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1)实行:安徽四川率先实行;

 

2)主要内容:实行________________

 

3)意义:使农民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极大调动了_____________,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1)中心环节:增强____________

 

2)意义:增强了______________,有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2.3.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B

 

1.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1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_________

 

21984年,决定开放天津广州上海、福州等14________________

 

31985年后,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辟为_____________

 

41990年决定开发、开放_________——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2.特点: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已经形成了从_______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从东部到中西部_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

 

3.作用: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适应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3.5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1.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中共十四大______年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共十五大1997进一步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以_______为主体、__________________共同发展的方针。

 

 2.3.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进了___________,解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幅度提高,加入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4.1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A

 

1.物质生活的变化

 

1)近代物质生活的变化

 

①服饰的变化: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洋装的流行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________________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②饮食的变化:19世纪40年代,通商口岸出现西餐馆;七八十年代以后,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③建筑的变化: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了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

 

2)现代物质生活的变化

 

①服饰的变化

 

A.20世纪50年代,带有俄国风情的“布拉基”、列宁装倍受青睐;

 

B.文革时期,以着军装、戴军帽为荣,蓝、黑、灰、绿色调充斥街头;

 

C.改革开放以后,服装颜色变为五彩缤纷,样式趋于个性化、多样化。

 

②饮食的变化:20世纪5070年代,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③建筑的变化:人们的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2.社会习俗的变化

 

(1)“断发”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2)民国之初,为体现__________精神,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旧称谓“老爷”“大人”被“先生”“君”所取代;

 

(3)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2.4.2影响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B

 

1.外部原因: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

 

2.内部原因:(1)政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3)思想:思想观念的变化(特别是民主思潮的推动)。

 

2.4.3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B

 

1.交通工具的进步

 

1)铁路修筑:1881年自建第一条铁路_________

 

2)航运业的发展: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____________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2.通讯工具的进步:1877年福建巡抚在_______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促进了____________,改变了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转变了人们的_____________,使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大大加强。

 

2.4.4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发展 A

 

1.报刊业:1872年创刊的《_____》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2.影视业:1905年京剧短片《__________》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1931年第一部有声片______________》摄制完成。

 

3.互联网:90年代,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2.4.5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B

 

能迅速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娱乐方式,还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__________

 

世界近代史

 

第五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5.1迪亚士的航海活动 A

 

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1487年,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的_________

 

2.5.2哥伦布开辟新航路 A

 

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抵达________

 

2.5.3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B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出现。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4荷兰的殖民扩张 A

 

在政府支持下,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东印度公司。17世纪上半叶_______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2.5.5英国的殖民扩张 A

 

16世纪后期—18世纪中期________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2.5.6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B

 

殖民扩张与掠夺成为______________的重要来源,促进了西欧__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___得到______________

 

2.5.7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A

 

1.时间:_____世纪_____年代——________年前后。

 

2.开始于___________技术的革新:18世纪60年代,出现珍妮纺纱机

 

3.动力革命:________制成“万能蒸汽机”,蒸汽动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到___________

 

4.交通运输业的革命:_________________问世;

 

5.新的生产组织形式:________制度。

 

2.5.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A

 

1.时间:_____世纪______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结合;

 

3.显著成就:________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跨进了____________

 

德国西门子试制出发电机、美国贝尔制造出第一部电话、________发明电灯

 

4.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19世纪八九十年代,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人们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了______________等新型交通工具;

 

5.生产组织形式的调整: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石油工业)需要巨额资金,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形成了__________

 

2.5.9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C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________________19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__________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________________

 

世界现代史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2.6.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B

 

1.爆发的原因

 

(1)工人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财富高度集中到资本家手里;

 

(2)股票投机过度,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

 

(3)供给需求矛盾突出。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危害大。

 

3.影响:使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资本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

 

2.6.2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 B

 

1.历史背景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________的沉重打击;

 

(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宣告了__________政策的失败。

 

2.主要内容

 

(1)金融方面:整顿___________,恢复银行信用;

 

(2)工业方面:调整___________

 

(3)农业方面:调节___________

 

(4)社会福利方面: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

 

3.特点:开创了_____________发展的新模式。

 

2.6.3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C

 

1.国内: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恢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2.世界: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

 

2.6.4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B

 

1___________________

 

(1)原因: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30年代危机的教训,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2)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政策调整

 

①50——70年代进入“___________”;

 

②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各国纷纷调整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______________的建立

 

(1)主要内容: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2)作用:①利:使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基本保障,缓解____________

 

②弊:也使一些国家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2.7.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B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1)背景:①国际形势:十月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

 

②国内形势: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主要内容:①农业:实行______________;②工业:普遍实行工业______

 

③商业:取消____________; ④分配:__________

 

(3)作用:最大限度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_________的胜利。

 

2.新经济政策(1921——1925年)

 

(1)背景:国内战争胜利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内容:①农业:以_____________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恢复私人小企业;

 

③商业:允许___________

 

(3)特点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4)作用:提高了人民的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得到恢复和发展,_________________得到巩固。

 

2.7.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及评价 B

 

1.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1925——1936年)

 

(1)背景:1925年,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取消新经济政策。

 

(2)主要表现:实行单一的__________;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____________

 

2.评价

 

(1)积极: 国家能按计划调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2)消极: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②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7.3赫鲁晓夫改革 A

 

1.经济改革的背景: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2.改革措施

 

(1)_______方面(重点):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2)工业方面: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3.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____________,并取得____________;但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局部改革。

 

2.7.4勃列日涅夫改革 A

 

1.改革措施:________方面(重点):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2.评价:收到一定效果,但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到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

 

2.7.5戈尔巴乔夫改革 A

 

1.经济改革:要求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重点继续放在重工业上,使经济继续滑坡。

 

2.政治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___________

 

2.7.6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 B(略)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8.1“布雷顿森林体系” A

 

1.背景:二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2.布雷顿森林会议:1944年夏,美、英、中等国代表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决定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1945年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稳定国际汇兑;通过提供_______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2)世界银行的宗旨:向成员国提供________贷款,最初主要是西欧国家,后转向亚非拉国家。

 

4.特点: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5.影响: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一定程度上稳定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2.8.2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B

 

1.关贸总协定

 

(1)背景:1929年经济危机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2)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1947年,美国、中国等国签署 “关贸总协定”;

 

②主要目的: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③作用: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顺应了____________的趋势,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

 

2.8.3欧洲联盟 B

 

1.成立: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______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___________为主的组织转变为具有_______________双重性质的组织。

 

2.作用:欧洲一体化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2.8.4北美自由贸易区 A

 

1.成立: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______年正式成立;

 

2.作用:三国间的经济交流大大加强,在经济上实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2.8.5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

 

经济区域化趋势的推动下,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12个国家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宣告亚太经合作组织(APEC)正式成立;______年,中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加入。

 

2.8.6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B

 

________是目前世界经济中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影响较大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速了______________的进程,一个欧、美、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形成。

 

2.8.7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 A

 

______年成立于日内瓦,前身是关贸总协定。

 

2.8.8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B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立,加快了________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2.8.9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作用 B

 

1.加入:______

 

2.作用:(1)对世界:推动________________与发展;

 

(2)对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

 

①机遇:促进了中国的___________,完善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挑战: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面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0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C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______________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2)_______________的进行,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3)二战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4)20世纪90年代以来,__________起了重要推动作用(联系互联网),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5)___________________为经济全球化消除障碍;

 

(6)绝大多数国家实行_________________,为经济全球化提供条件。

 

2.存在的问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在世界市场上,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有优势,往往是获利者;而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2)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

 

 

 

 

 

 

 

 

 

 
分享到:
【打印正文】